《唯识三十颂》第二讲

净戒法师 讲述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顶礼西天东土历代祖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请大家为了度化一切如母有情,发愿成就佛果而修学第二佛陀千部论主——世亲菩萨所作的《唯识三十颂》。
我们接着讲第二科的内容,介绍作者。作者:世亲菩萨造。
《唯识三十颂》这部大乘殊胜的论著是世亲菩萨为了开显佛陀经典中甚深的密意,以此引导学人闻思修行获得解脱而撰著的一部殊胜论著。
正如前代的祖师菩萨所说,为了对于教法生起信心,先要介绍作者的殊胜性。就像我们任何一个殊胜的作品。这个作品的殊胜性要从作者这里得到确定性的认知。我们看紫砂壶、书法作品、绘画作品、高超的艺术作品,都会说某某大师他所作,出自名家之手、出自大师之手,这样让我们对于这些作品、对于这些产品生起更大的信心和决定不疑的信心去购买它、受持它、持有它。同样,对于佛法也是有这样的规律,要想确定无疑地信受一部法,首先要知道作者的殊胜性。因此,为了这个必要,也为了让听者对于这部法生起信心,我们介绍这部法的作者--世亲菩萨的传记。限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略讲菩萨的传记。
我们看到世间好多凡夫俗子在各个领域中因为有一些建树,也被这些领域奉为大师,他们的传记都是卷帙繁多,常常是洋洋洒洒的数万言、数十万言乃至几百万言的鸿篇巨著的传记,而像世亲菩萨这样大菩萨的传记,如果一一记述下来,可以说大藏经那样的数量也不为过,但是我们此处简略地介绍一下菩萨的传记。
世亲菩萨又称作天亲菩萨,菩萨生于释迦牟尼佛灭度后的九百年左右,大约出生在公元四世纪到五世纪之间,是北印度犍陀罗国富娄沙富罗城夏普拉人氏,也就是今天的白夏瓦这个地方的人。世亲菩萨是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创始人、继承人,发扬光大人之一。所谓瑜伽行派并不是局限于《瑜伽师地论》《唯识三十颂》等少数几部论典的一个狭义宗派,它是无偏袒地对整个佛教,尤其对大乘佛教作出梳理的宗派、作出阐述的宗派、作出继承和弘扬,并且发扬光大的一个宗派,它无有遗余地含摄了所有大乘佛法。
佛陀在世时,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针对不同根机会、意乐的众生说了八万四千法门,或者我们说大、小、权、实、偏、圆、顿、渐的这些法门。让当时、当世、当场的众生闻法获得解脱,得到了殊胜的利益。然而,当佛陀涅槃之后,众弟子将佛所说的法汇集在一块,虽然都是佛亲口所宣说的佛法,但是由于针对的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不同,这些法以前是别别对你说的、对他说的等等这些,但是把这些法汇在一块的时候,就出现了看似类别不同、内容不同、字句不同,甚至看起来是有矛盾的,这些问题就出现了。
所以,在佛教内部就开始“受此非余”,就是接受这类的经典,否认其余的经典,所以就会有这些非佛说,那些非佛说。比如说对小乘行人一段时间流行的一种观点——大乘非佛说。在小乘内部也是有十八部和二十部,持有其中一部就会否认其他部的观点。大乘有些学人:“你说我不是佛说的,我还说你不是佛说的。”这是“自是非余”,还有“厚此薄彼”。虽然都是佛说的,但是我对它就看重,对其余的就看轻。“自是非他”,肯定自己的就排斥其它的,这样门户对立的情况。
这些问题就摆在佛弟子面前,所以佛教内部分河饮水、分庭抗礼。有些开始另立门户等等的这些问题非常之多。内部的分裂,以及内部的对立、内部的斗争和矛盾日益激烈。这个时候如何理解佛法、梳理佛法、融通佛法,是摆在佛弟子面前的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是你的智慧、你的辨才、你的福德、你的修量、你的境界如果不是非常高,那你是不能够服众的,所以这就出现互相不服这种情况。
这就是小乘佛教分为十八部、二十部。大乘佛教也分为相宗和性宗,其实就是广大行派和甚深见派,这两大(宗)。其实,两大宗派又有很多不同的支派。比如说中观,又分为根本中观和随行中观。根本中观又有龙树菩萨、提婆菩萨这二大菩萨的不同典籍;随行中观又有随经部行的中观、随瑜伽行的中观,还有随世间的中观,这样中观内部就出现不同的流派。内部流派不同意味着观念、思想不同,就会有分歧、矛盾这些问题出现。唯识宗,仅仅一个《唯识三十颂》,十大家的观点各不相同。
《俱舍论》中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类人在一直发生对立、对抗和斗争。哪两类人呢?一类人就是在家人,在家人因为受而发起的争,他要远离苦受,要追求乐受,这就是追求物质上,所以抢地盘、抢资源。总而言之,就是抢色法,我们今天说的物质,因为这些东西会给他带来(快乐),没有这些东西就会有苦受,有这些东西就有乐受、就有享乐。在家人就代表了追求世俗,现实感官享受的这些。无论叫什么人,凡是你是这样的理想、这样的人生理想、这样的三观、这样的追求都叫做《俱舍论》中说的在家人。
出家人其实指什么呢?不仅仅指佛教出家人,印度九十六种外道,很多外道都有出家人。就跟中国也有两类出家人,一类是和尚,一类是道士。道士也是出家人哪!出家人其实是什么?搞学术的、搞思想的、搞修行的、搞研究的这些人都可以归类叫做出家人。他们为了什么而争呢?刚才在家人是由五蕴中的受蕴而发起的争论,对立,对抗,斗争,那么出家人,刚才讲到,什么叫出家人?你看人家有些搞研究的,一辈子也是知足少欲,基本的忽略了世间的这些,不求名、不求利的,在书房、在研究机构,或者实验室里面一干一辈子,这跟出家人是一样的,我们有些出家人还达不到人家的那种境地。哲学家、科学家其实他们也属于这种。他们为什么争呢?他们要脱俗,不像凡夫俗子就为了财色名利这些争。他们争的是什么呢?是“想蕴”,依想蕴而发生的争执,就思想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立场不同发生的争论。
所以,学大论,你对这个人生能够看透。人们的矛盾和斗争、对立和冲突是由何而生的?《俱舍论》这是小乘论典,它就给我们这样大的智慧,所以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当你有这么两颂给你的这种智慧,你能够看清楚世间所有矛盾纷争的症结和根源在哪里。那你就想一想那些受持《大毗婆沙》《发智论》等等那些大论的论师和法师们,他们的脑子里面智慧有多大!你再想一想玄奘大师,你自然而然五体投地地皈依。再想一想世亲菩萨、无著菩萨、弥勒菩萨,再想一想寂天菩萨、月称菩萨、清辨菩萨、提婆菩萨、龙树菩萨这些大菩萨,再想一想释迦牟尼佛,你就知道了。
就像《中观四百论》中说“自在所起慢,当观他有势,若等若增胜,善士心不起”,意思是说人虽然都是人,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为什么要见识呢?你见多了,识广了,你就一定会知道强中更有强中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这个世界上你就会有特别卓越、超越的这些人,像佛这样的超越我们凡人,我们凡人无法望其项背,你连人家的脖子、人家的背都看不到的,这样的人一定是有的。包括今天你到各个领域去,人家干得特别突出的那些,你就会自愧不如的,一定会认的。
这样佛教内部就开始因为思想的不同、见地的不同(而争执)。思想和见地来源于什么?对于佛经的理解、解读上形成了不同的认知、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见地。不同就开始有分歧,就开始有了对立、对抗、斗争。佛教中的内部斗争都是思想上的斗争,而没有武力上的斗争,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烦恼很重的,突破底线的。辨不过,智慧上、辨才上、修行上比不过了,然后就开始动刀、动枪的、诉诸于武力的,极个别违反佛教规则的这种。
在佛教内部,思想上可以辨,优胜劣汰,你辨不过人家,你就要接受人家的观点。这是因明中,你跟人家辩论的时候,你可以说他的观点不成、不定、相违。如果这三个,人家都解释了不是不成、不是不定、不是相违,那么最后只有一种情况就是正学的、是极成,那你就需要接受。否则的话,你自己又说不出、举不出正确的立宗,对别人的观点你都已经说了不成、不定、相违,人家一一都做了解释,你还说虽然你怎么怎么的,但是我就不接受,这样的人你不需要跟他说话的。
圣天菩萨(提婆菩萨)在《中观四百论》中说,作为一个追求学问、追求真理的人,应当具备三个素质。质直、慧、求义。第一个是正直;第二个是要有智慧,就是脑子好用;第三个是求义,其实是追求真理,这三个素质你必需要具备的。第一个就是正直。正直是什么呢?对的你必须要承认是对,错的你必须要承认是错。
在佛教内部出现了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流派都是对于佛经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形成的不同的思想和见地,发生的斗争。这个时候可以说斗争非常激烈。门户林立,对立起来。这样对于佛法的弘扬、众生的解脱,就形成了一个极大的障碍。这个时候,这些乘愿再来的菩萨为了报答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恩德,为了延续佛陀的甘露圣教,为了利益安乐众生,他们乘愿再来,来到这个世界上做这个工作。做什么工作呢?正确解读佛法,完整地、正确无误地梳理佛法,并且融通佛法,这个任务就由他们来完成。所以,我们说印度的二胜六庄严,特别是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这两大菩萨,他们就是担当这样的任务。我们现在很多对于这些基本的观点不知道,祖师太多了,但是最根本的这些祖师,最根本的法脉,特别大乘法脉的这二位大士你必须要知道。
瑜伽行派的初祖无著菩萨就是应佛授记,被佛陀亲自印定,能够正确解释佛陀密意的大论师。他是得了法流等持三摩地,并且是三地大菩萨。无著菩萨师承于释迦佛的补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位居十地,所造的弥勒五论涵盖整个大乘佛法,是对释迦世尊一代时教所作的总疏,其中:
《辨中边论》是对三乘广大道作的一个总疏。
《辨法法性论》是对释迦佛大乘甚深经典中无分别智慧的经典作的一个总疏,专门讲无分别智慧,圣者各别自证,也就是我们禅宗所说的无念智慧,这样无分别智慧作的总疏。
《现观庄严论》是对二转法轮所有般若经做的一个总疏。所以,你学懂了弥勒菩萨《现观庄严论》,所有广、中、略般若的修行次第、修行方法,可以说是一目了然、成竹在胸。
《宝性论》是对释迦佛第三转法轮中了义的如来藏教法、如来藏经典作的总疏。
《大乘庄严经论》是对于大乘其余经典作的一个总疏。
这些论典虽然只有五部论典,但是对于整个释迦佛所有的教法做的一个总疏。这些论典由玄奘大师的恩德传持到我们汉地,但是历史的变迁,佛法中出现的一些教难让这个传承就中断了。现在很多人没有听过弥勒菩萨五部大论,没有学习弥勒菩萨五部大论,所以对整个佛法的构架、核心的要义,以及修持的方法是很迷茫的。学过弥勒五论再阅藏那叫纲举目张,那叫司南在手、明灯在前,你就会一目了然。
无著菩萨完整传承了弥勒菩萨的法教,晚年时以大慈悲善巧,摄引胞弟世亲论师入于大乘,并将自己所学完整咐嘱给世亲菩萨,因此世亲菩萨是完整受持世尊正法、无偏弘扬世尊正法的大论师。
我们有些人仅仅将世亲菩萨归位到了法相唯识宗。瑜伽行派是对于整个佛法的梳理和弘扬。而唯识宗有的时候仅仅只指对《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等少部经论做了弘扬的一个宗派。所以,有些人就把,本来世亲菩萨、无著菩萨是弘扬整个佛法的,把他放成一个小家里面了,这个需要理解。
这点从世亲菩萨传记中足以证明,世亲论师最初于声闻乘萨婆多部中出家,学习一切有部,之后又入于经部学习了经部教理。学习了经部之后,他对于有部宗的部分观点生起了质疑,为了探究这些问题正确的意义,他打算再次前往有部宗学修盛行的迦湿弥罗国。当时迦湿弥罗国有部宗的教法是非常兴盛的,所以他就要到那里去求学。世亲论师担心迦湿弥罗国的论师忌惮自己经部宗学人的身份,因为当时世亲菩萨其实是名声在外,而且他持有经部宗的观点,人家忌惮他:你经部宗的人到我这里学习,你会有什么样的企图、用心,担心到那里学不到,或者人家排斥他、防范他。于是化名前往,他在迦湿弥罗国学习了四年,四年中屡屡以经部观点驳斥有部。因为在过去印度学习要讲究辩论的、要讲究思想交流的,不是仅仅填鸭式的,也不是仅仅找标准答案受持结论的,必须要通过辩论来受持真正的法义,完全消化理解了。噢!原来是这样的才是正确的,这样来确定无疑地受持,必须要经过辩论。没经过辩论,就像食物直接咽进去,囫囵吞枣消化不了的。
当时众贤论师的师父悟入阿罗汉……这个众贤论师,他的作品玄奘大师也翻译出来了,好像有八十卷,有部宗的这些观点,我记得以前阅藏有八十卷,非常广的。众贤论师当时是有部宗的非常有名、代表的大论师,他的师父是一个阿罗汉,名字叫悟入。世亲菩萨跟阿罗汉辩论的时候,辩得阿罗汉经常是理屈词穷、哑口无言。罗汉感觉到怪异得很:“我是有部宗的,我又证悟圣者阿罗汉,我怎么就辩不过他呢?”因为他站的观点是有部宗,而世亲菩萨是经部宗,观点要高。就跟我们说:你骑自行车的冠军和人家骑摩托车,你虽然在骑自行车你是冠军,但是摩托车一定比你跑得快,即使是普通的骑手,是不是?他就入定观察这是个什么人?入定观察发现原来这个人是个学习经部的世亲,噢!原来是世亲化名到我们这里来的。出定之后,悟入阿罗汉私下悄悄对世亲论师说:“现在我们有部宗的寺庙学府的众人中,有一些是未离欲的(未离欲就是还没有断掉烦恼的),他的宗派门户执著可是很深的,你把我辩败了,我是阿罗汉,我即使败了,我不会伤你,我不会恨你,我不会害你的,但是其余的人可没有达到我这个境界,没有那样的心量,没有那样的包容。如果知道你破斥有部的观点,必定会加害你,所以你要小心,你还是赶快回国吧!”罗汉应当是慈悲,保护世亲菩萨,让他回国。
世亲论师听从了阿罗汉的劝告回到了本国,回国之后,他开始传讲《大毗婆沙论》。《大毗婆沙》是五百个阿罗汉对释迦牟尼佛《四阿含》等小乘教法做的一个总的、大的著疏,有二百卷。二百卷的《大毗婆沙论》非常的广。世亲菩萨求学归来、学有所成,开始讲《大毗婆沙论》。他每一天讲完之后都写一个偈颂,总结这一天所讲述的法义,这就是归纳《大毗婆沙论》。每天讲完一堂课,把这一堂课的内容作一个偈颂归纳。并把偈颂刻在赤铜叶上(红铜的叶子上),就这样每一天讲,每一天作偈颂,就写出了六百颂。传记中说“成六百颂”,这仅仅是从正宗分来讲是有六百颂,其实加上序分、流通分一共有六百零七颂。后面单独讲了一个《破我品》还不在这个数字之中。
这六百颂的《俱舍论》无余含摄了《大毗婆沙》的义理,把《大毗婆沙》的核心要义归纳总结、阐述发挥。所以我们要明白《俱舍论》和《大毗婆沙》之间的关系,一个是宗论、本论,一个是释论和支论的关系。
论师将《俱舍论》颂刻在铜叶子上,写完用香象驮上。香象是大象中最好的象、上品的象,像马中的千里马一样的,这样的香象。并且击鼓宣令说:“谁能够破斥我的,也就是说找出我论典中的漏洞错误的话,我就会向他低头认错。”当时在整个国家没有一个人能够驳斥他的这个论典。这就跟我们中国典籍中的吕不韦的《吕氏春秋》造成之后,挂在城门上说:“能够找出毛病的话,一字千金。”当时也是说没人,可能是不敢吧。然后论师又派人将这个偈颂带到迦湿弥罗国,就是他求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一些人到北大、清华去求学,学了一些那里最高深的学问,之后回到自己的小地方的学校里面又搞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就是《俱舍论颂》。然后,再送回去到母校中,给那些大教授、大权威学者们看,就像这样的。送到迦湿弥罗国,当时国王和僧众听了都非常欢喜,然后为了迎接重视法宝,就庄严道场、洒扫,伞、幢、幡、盖等等的这些庄严,出境来迎接驮着《俱舍论》的香象,迎回来之后,大家如饥似渴地来阅读、学习。他们以为这个《俱舍论》是弘扬自己宗派一切有部的观点,所以特别的高兴。
悟入阿罗汉知道实情并非如此,他知道内在的玄机、内在的机要。告诉大家说:这个《俱舍论颂》不是专门弘扬我们一切有部宗派的。不相信你们看,他在颂文中经常会有“传说” “传闻” 之言,这就代表世亲菩萨写是按照写了,但是这是一切有部的这些论师们,他们这样说的,我就给你们传下来,不代表我个人观点。确实我们翻开《俱舍论颂》中,“传闻”“传说”之类的用词是挺多的,这种话语其实就是对我们的否定,也是对我们的一种挑战。如果你们不信的话,你们就请他自己作一个解释,把这个《俱舍论颂》让他自己解释出来,一定能够看出他真正内心的真实想法。于是国王还有僧众就派遣使者去祈请:“你这个《俱舍论颂》很殊胜,也很深奥,我们有些地方看不懂,你自己解释一套,请你解释。”然后送去了一百两黄金,表达敬意。论主世亲菩萨接受他们的祈请,就给《俱舍论》作注释,作出来凡有八千颂。其实是长行,但是用颂说。作完之后,再一次地寄到迦湿弥罗国。果然一如悟入阿罗汉所言,在《自释》之中他就很明确地标明自己经部宗的观点,驳斥了有部宗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大家知道,小乘佛教就分为有部和经部,虽然有十八部和二十部,但在核心的观点上只有两种见解:一种是有部的观点,一种就是经部的观点。
经部和有部主要的观点是一样的,核心的见地上有差别,所以《俱舍论颂》代表了有部的观点。《俱舍论释》代表了经部为主的一些观点。还有,有些有部说得也不正确,经部也说得不正确,其余的小乘部说的观点正确,世亲菩萨也采纳其中,但是主要是有部和经部。所以有些很绝对地说:世亲菩萨就是代表经部的,这也是(不对的)。我在以前讲《俱舍论》的时候,世亲菩萨持的观点凡是符合正义的、真理的,他都受持,这是他的主张。
《俱舍论》被誉为“聪明论”,凡是学习这个论典的人就会很聪明。你看刚才我只是举了《俱舍论》中的两个观点,世间的斗争和矛盾的根源,从何发起?你看就给我们开了大智慧了。要不然我们经常会说,人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矛盾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斗争啊?有人就有江湖啊,那你搞不清楚为什么有人就有江湖。世亲菩萨一句话就给我们道出其中的关要,让我们马上聪明起来了,何况还有其余的智慧呢?堪为声闻十八部共同的明灯——就是这个《俱舍论》,所以要想研究、学习、修持小乘佛法,在所有小乘论典中,首当其选的就是《俱舍论》,它是学习小乘教法的一盏明灯,对后代乃至今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世亲论师在弘扬声闻乘方面所做的贡献。如果从这个方面来讲,他就是小乘教法的祖师。
所以菩萨真的是不可思议。小乘的罗汉也那么多,但是他没有菩萨厉害。他们的教法还得菩萨来帮助弘扬,世亲菩萨就是做的这件事情。所以,我们今天大小乘的佛法,还在这个世界上弘扬,一定有世亲菩萨的贡献和功劳在其中。这是我们需要铭记,也需要感念的。
此后,无著菩萨见到世亲论师遍通十八部义,妙解小乘,执著小乘是正确的,不相信大乘,他宣称摩诃衍就是大乘佛法非佛说。世亲菩萨曾经也持这样错误的观点。但是这都是示现。而且聪明过人,识解深广、辩才无碍、该通内外,他不仅精通佛法,他连外道的那些宗派都通达。(无著菩萨)担心他这样的学识、这样的辩才、这样的名声和地位和威望,如果他造论来驳斥大乘、破坏大乘的话,那么他的危害性也很大、威力也很大。因此无著菩萨深深地担忧。当时无著菩萨住在丈夫国中,就派遣使者前往阿踰阇国,告知世亲论师说:我如今病重,请你务必火速赶来,也许我们兄弟二人是今生最后一次见面了,你务必要来,来晚了就见不到我了。
世亲论师闻讯之后,火速地从本国赶到阿踰阇国与兄长相见,询问兄长得了什么重病。
兄长回答他说:“我得了严重的心病,而我这个病不是由其他的因素生的,是因为你呢,你让我得了严重的心病。”
世亲菩萨又问:“我怎么就让你得了病呢?你讲一讲原因。”
他的兄长说:“因为你不信大乘佛法,而且一直毁谤大乘佛法,以这样的恶业你一定会永远地沉沦在恶道之中,这让我这个哥哥不胜愁苦。一想到这点,我特别忧愁、特别的痛苦,为你我特别地担忧,而我现在命将不全,我现在马上不久于人世了,我要死了,我放不下你呢。”世亲论师听到之后,非常的惊惧,请兄长为他解说大乘。
无著菩萨为他略说大乘的要义,而且他们两个其实是辩论的,无著菩萨说一句,世亲菩萨说十八句。百丈禅师说,语言以简少为直接。话多了其实有的时候是中心不明,要点不清;人家一语中的;然后你就开始解释解释。这是传记中说的。给他宣说大乘要义、大乘观点、大乘的宗见,并且有力地驳斥他的观点,而论师也非常的聪明,他深刻地领会到了小乘的局限性和大乘的深广殊胜性,于是当时就明白了、理解了。知道大乘理超越了小乘,于是就依止自己的兄长,广泛地学习大乘教法。拜自己的兄长为师。这些在世亲菩萨作的《摄大乘论释》的“归敬颂”中他归敬自己的兄长是真正自己的阿阇黎。如兄所解,他的哥哥所理解的大乘佛法他全部都精通了。他理解之后,有了正见,再思维大乘佛法的前后都与正理相应,无有矛盾,无有抵触。这个时候他才验证到了小乘跟大乘相比,小乘是低劣的,大乘是殊胜的,小乘是有过失的,大乘是无过失的佛法。如果没有大乘佛法,将没有三乘道果。因为没有大乘佛法,就没有菩萨,没有菩萨就没有佛,没有佛,怎么来跟你说声闻乘的法和独觉乘的法呢?这一点他悟到了。
又想到,往昔既然已经毁谤了大乘,对大乘法不生信心、不生爱乐,担心以前诽谤大乘佛法的罪业必定堕入恶道,所以这个时候特别的后悔、特别的羞愧和恐惧,想忏悔以前的罪过,就来到兄长无著菩萨面前,陈述了他以前的愚痴和迷惑,我们很多人都自以为是,当错误的时候,不会认为自己错了,当成正确的,排斥正确的,现在想忏悔过去的罪愆,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消除这些罪业。
他说:“我往昔由我的舌根诽谤了大乘佛法,现在我当着兄长的面割掉自己的舌头来忏悔我往昔诽谤大乘的罪业。”
兄长劝诫他说:“假使你割掉自己的舌头依然不能够灭掉诽谤大乘的罪。你要想灭掉诽谤大乘的罪业,你应当想其余的方法。”
论师请问说:“用什么样的方便方法才能灭掉诽谤大乘的罪业呢?”
兄长给他开示说:“你的舌头能够善巧地诽谤大乘佛法,就是在诽谤大乘佛法的时候,你的舌头特别的巧,伶牙俐齿,巧舌如箭,巧舌如电。现在你要想灭掉这个罪业,也是要用你的舌根善巧解说、阐述大乘佛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因地而倒,因地而起”。这说得比较文言,书面一点,老百姓的话:“哪里摔倒从哪里爬起来。”就这个意思。
无著菩萨圆寂之后,世亲菩萨开始撰著大乘论典解释大乘经典。解释《大方广佛华严经》作了《十地经论》,这也是在我们汉文中有翻译的。有些人说世亲菩萨就是唯识宗的,有些弘扬华严的人诋毁、排斥世亲菩萨唯识宗,他不知道世亲菩萨是弘扬《华严经》造了《十地经论》。《十地经论》造出来大放光明、大地震动,非常殊胜的。
在汉地,贤首国师、清凉国师作《华严疏钞》的时候,主要的纲骨就是《十地经论》。所以,如果要说祖师,世亲菩萨一定是华严宗的祖师。没有他的《十地经论》,贤首国师、清凉国师等无法独立开显整个《华严经》的甚深意趣,这是事实。
还有在大乘佛教中,以前有个涅槃宗,或者(叫做)真常宗,就是以《大般涅槃经》等这些真常佛性为观点立宗的。世亲菩萨作了一个叫《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还造了一个叫《涅槃论》,就是解释《大般涅槃经》的。要不然那么多的《涅槃经》我们连字面上都不知道,何况真正的核心观点、脉络、思路。而《涅槃经》也是天台宗主要弘扬的,法华涅槃时,这就是天台宗推崇的最了义的法华涅槃的教法。
还有为了阐述《法华经》作的《法华论》。智者大师在《法华玄义》《法华文句》中经常引用《法华论》,所以世亲菩萨应当是名正言顺的天台宗或者法华宗的祖师。
世亲菩萨又为了弘扬释迦牟尼佛般若法门,般若中最殊胜、受持最广的就是《金刚般若》,就是《金刚经》,他对《金刚经》作了一部论典阐述,叫“金刚经论”。我们翻开汉文《大藏经》中对《金刚经》的注疏,有印度的、有汉地的,凡是这些权威的大菩萨基本都受到了世亲菩萨《金刚经论》的影响。像华严宗的圭峰宗密大师的《金刚经》的注疏、窥基大师的《金刚经般若赞述》,功德施菩萨的《金刚经》注疏,还有明朝四大高僧的蕅益大师、憨山大师他们《金刚经》的注疏中都分明可见是世亲菩萨的观点和思路,所以他(世亲菩萨)是弘扬般若的。
我的《金刚经》注疏中二十七个疑问,其实也是按照世亲菩萨的疑问,这是根源。没有大菩萨你根本看不出来,所以很多人认为《金刚经》中很多是重复的,但是世亲菩萨一看,给你讲解得清清楚楚。为什么须菩提这么问,为什么世尊这么答,用二十七个疑问把整个经论贯穿起来,这叫《金刚经论》。所以弘扬般若的、弘扬中观的,他难道不配放在中观般若的这些祖师中吗?一定是(可以的)。
还有,大师为了阐述和弘扬极乐净土的法门,对于《无量寿经》又叫《大阿弥陀经》作了一个论典,叫《往生论颂》还有《往生论注》,自己作了颂词,又作了解释。这一点净土宗的祖师很重视,但是这个论典在一段时间,被战火和教难被破坏了,但是很幸运的是曾经在唐宋期间,日本的一些留学僧人把这些经论都取过去了。在清末明初的时候,杨仁山居士从日本又取回来。印光大师看到之后,非常的欢喜。所以,我们今天真的还是很幸运的。净土三经,后面的五经其实是扩展的,最直接来讲极乐净土的就是三经:《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阿弥陀经》翻译就是佛说无量寿,“阿弥陀”翻译过来就是“无量寿”。只是一个是大本,一个是小本,所以,《无量寿经》叫“大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叫“小无量寿经”。《观经》又讲了十六观的这些修法,其实它也可以并入到《无量寿经》里面的。这样对于《无量寿经》中的修持方法,还有核心的这些观点如何趣入等,世亲菩萨的《往生论》中做了直接了当的开显和指示。而且他的立足之高、他的架构之圆满、他的脉络之清晰、他的实修之切要,这个是一般的净土论著无法相比的。从这一点,世亲菩萨难道不可以放在净土宗的祖师中吗?那一定是的。所以有些学净土的排斥唯识,同时把无著菩萨、世亲菩萨排斥,这是罪业深重、极为愚痴的一种表现,我们必须要记得。
还有,世亲菩萨为了阐述弘扬《楞伽经》,他作了《楞伽经唯识论》,其实就是《唯识二十颂》;他又作了《维摩诘经》《胜鬘经》《胜思维梵天所问经论》注疏,对《维摩诘经》他作了注疏的,对《胜鬘夫人所问经》他作了注疏,对《胜思惟梵天所问经》他作了注疏。
还有,他对于弥勒菩萨的《宝性论》作了一个注疏叫《佛性论》,不过只是对《宝性论》中的五、六、七这三品作的一个注疏叫《佛性论》。还有对于《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又叫《伽耶山顶经》)作的论。等等大乘经论,都是世亲菩萨所造的。所以,他被称为“千部论主”。
我们想一想,让我们去抄。这些,要是一般人写作的话,你先得阅读,先得跟着专业的老师去学习,学懂了,学通了,然后写作的时候你还得搜集资料,还得找到思路构架,然后才能够写的。而世亲菩萨,千部,在短短的八十多年人生中,除掉小时候,真的这叫做不可思议。千部论主,都是他造的。
又造了《唯识论》,又作了《摄大乘论释》、三宝性甘露门等诸大乘论。凡是法师所造的这些论典文义精妙,文字很精妙,义理很精妙,叫义妙文巧、纯一圆满。凡有见闻者,靡不信求。一看到这些,无论从文采上,还是意义上,都会让人折服、让人信服,所以,大家纷纷地去求学。
天竺以及边土的这些大小乘学人,都以法师所造的论为学本,为本论。就像我们各大院校都以最权威、最有名的这些大学者他们的著作作为自己的教材一样,就像研究物理的,以牛顿、爱因斯坦的作品作为学本,根本的论著。世亲菩萨的地位我们由此可见。
异部及外道论师闻法师名,莫不畏伏。这是佛教内部大小乘的佛弟子一听世亲菩萨的名字,无比的恭敬、无比的爱戴,他所作的论典竞相地去求学。外道的这些论师一听世亲菩萨的名字,太恐惧了、太害怕了,有些就被大师的德望、智慧辩才直接(摄受)归入到佛门中了。
世亲菩萨晚年时,见到出家人仅仅剩下一身僧衣,耕地,不守戒律、不再学修经论,搞世间事务,他非常的厌离。看到这些出家人身上挂着酒瓶在犁地,感叹佛法衰微。世亲菩萨在《俱舍论颂》的后面就讲到:“既知如来正法寿,渐次沦亡如至喉,是诸烦恼力增时,应求解脱勿放逸。”其实就表达了这个心态,大师目睹当时、当世的众生,烦恼炽盛,而世尊救治烦恼、消灭烦恼敌人的,从恶趣轮回中救度众生的如来圣教现在已经衰亡。衰亡就像一个人,我们说的,黄土已经埋到脖子了,世尊的教法衰败到,整个身子都没有了,剩下一个头了,非常的衰败的时候。不忍圣教衰,他心中非常地悲痛。又看到烦恼炽盛的众生,不忍众生苦,看到这种衰相的时候,他无比的悲痛,看到出家人仅仅剩下个形象,仅仅穿个僧衣,不持戒、不闻思、不修行,身上挂着酒瓶在犁地,感叹佛法衰败、衰微。于是对僧伽大众开示了最后的教言,念诵了《顶髻尊胜陀罗尼》之后,就示现涅槃了。
我们通过以上的传记就认识、理解了世亲大菩萨他在佛教中的地位,他对佛教所作的贡献,和他对整个教法的影响,和对众生所作的救度事业,我们对于菩萨生起深深的敬仰、深深的感恩,由此我们对他所造的论著就会生起坚定不疑的信心。
我们此次学习的《唯识三十颂》就是菩萨所造的,而且在他的心目中《唯识三十颂》是整个佛法的心髓,是整个佛法的密要。这一点在我们汉传佛教永明延寿大师的《宗镜录》中大量讲了唯识的观点,这就是世亲菩萨的学说,这也是无著菩萨的学说,这也是弥勒菩萨的学说,更是释迦牟尼佛的心要甘露正法,这一点我们必须要知道。
我们为什么要讲(作者)传记,这是印度论师燃灯智尊者的观点。
以上世亲菩萨的传记是《俱舍论记》《婆薮盘豆法师传》《师师相承传》中讲到的,这些都是可靠的历史撰著。我们之所以这么严谨地引用。现在很人随意地说:“佛云什么什么、佛说什么......”其实都是自己说的,打上佛陀的旗号。所以,求学一定要严谨,人家世间的学术都特别严谨,何况我们学习如来圣教呢!一定要严谨、一定要严格。
好,我们将此次听闻的善根,汇合三世的善根,以普贤十大愿王印持做回向。诸佛菩萨、传承祖师如何回向,我等亦如是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毁一切烦恼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有海诸有情。

标签: 唯识三十论颂

评论已关闭

已有 5 条评论

  1. 新盘 上车集合 留下 我要发发 立马进裙

  2. 新盘首开 新盘首开 征召客户!!!coinsrore.com

  3. 新盘 上车集合 留下 我要发发 立马进裙

  4. 2025年10月新盘 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coinsrore.com
    新车新盘 嘎嘎稳 嘎嘎靠谱coinsrore.com
    新车首发,新的一年,只带想赚米的人coinsrore.com
    新盘 上车集合 留下 我要发发 立马进裙coinsrore.com
    做了几十年的项目 我总结了最好的一个盘(纯干货)coinsrore.com
    新车上路,只带前10个人coinsrore.com
    新盘首开 新盘首开 征召客户!!!coinsrore.com
    新项目准备上线,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coinsrore.com
    新车即将上线 真正的项目,期待你的参与coinsrore.com
    新盘新项目,不再等待,现在就是最佳上车机会!coinsrore.com
    新盘新盘 这个月刚上新盘 新车第一个吃螃蟹!coinsrore.com

  5. 2025年10月新盘 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coinsrore.com
    新车新盘 嘎嘎稳 嘎嘎靠谱coinsrore.com
    新车首发,新的一年,只带想赚米的人coinsrore.com
    新盘 上车集合 留下 我要发发 立马进裙coinsrore.com
    做了几十年的项目 我总结了最好的一个盘(纯干货)coinsrore.com
    新车上路,只带前10个人coinsrore.com
    新盘首开 新盘首开 征召客户!!!coinsrore.com
    新项目准备上线,寻找志同道合 的合作伙伴coinsrore.com
    新车即将上线 真正的项目,期待你的参与coinsrore.com
    新盘新项目,不再等待,现在就是最佳上车机会!coinsrore.com
    新盘新盘 这个月刚上新盘 新车第一个吃螃蟹!coinsro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