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三十论颂》第四课
《唯识三十颂》第四课
净戒法师 教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顶礼西天东土历代祖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请大家为了度化一切如母有情发愿成就佛果,而修学第二佛陀千部论主世亲菩萨所作的《唯识三十颂》。
《唯识三十颂》我们接下来学习第四科,解释论文。在解释论文之前,我们先依据窥基大师《成唯识论述记》作一个相关的介绍和解说。
对于《唯识三十颂》,一般的经典,只要是完整的经典,在讲说的时候会分为立科,会分为三分说经——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论典也是如此,论典也会分为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
对于这部世亲菩萨晚年最后的作品,也是唯识宗最主要的建立唯识法幢的殊胜的论典《唯识三十颂》。这个论典的本颂只有正宗分,而没有序分和流通分。原因是世亲菩萨临终时所造,造完之后,世亲菩萨猝然涅槃,猝然迁化,没有来得及再造长行文,没有以长行文来对三十颂作广释就迁化了,所以《唯识三十颂》没有初分和后分。一般说初分、中分和后分,对应法宝的三种特性叫做初善、中善、后善,三善。原因就是刚才所讲到的。因此它没有初分,没有后分,也就是没有序分和流通分,只有正宗分。这一点我们必须要知道。
我们此次学习《唯识三十颂》是依藏经中玄奘法师所定的本子,我们来作学习。在藏经中的《唯识三十颂》前,玄奘大师加了一些文。他说: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
我们昨天也标明了此次讲解《唯识三十颂》是宗玄奘大师所推崇的护法菩萨的观点为主作学习,护法菩萨的作品最为著名的《成唯识论》。其实《成唯识论》也不仅仅是护法菩萨一家之说、一人之观点,它是玄奘大师糅合了十家唯识的精华,荟萃而成的一部综合性的论典,它不是直接依梵文译出来的译作。因此说“护法等菩萨”,就是护法菩萨、亲胜菩萨、火辨菩萨、安慧菩萨等,这些十大菩萨叫护法等菩萨。大家需要清楚,《成唯识论》,再一次的说明,玄奘大师以护法菩萨的观点为主,融合、荟萃了其余的九大论师的观点而成的《成唯识论》,因此这里说“护法等菩萨”。
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论》,就此《唯识三十颂》造的注释、注疏就是《成唯识论》。
接下来,我们讲一下《唯识三十颂》成文的时间。它是在大师世尊释迦如来灭度后的九百年间,由世亲菩萨出世撰著此颂本。在真谛三藏翻译的《辨中边论》的注疏(《中边分别论》)中记载,世亲菩萨是佛灭度之后的九百年中出生的。
世亲菩萨作完之后很快就灭度了,没有来得及,像世亲菩萨造的《唯识二十颂》,还有《俱舍颂》等,这些世亲菩萨以颂文的方式造完毕之后,又自己作注疏,而《唯识三十颂》没有。
但是当时大乘学说、大乘佛法非常的兴盛。先是大乘深见派龙树菩萨这一支,将大乘佛法弘扬到整个印度、整个南赡部洲。
继龙树菩萨之后,是无著菩萨又一次的再度将大乘佛法复兴。大家记得是复兴,无著菩萨对于龙树菩萨的学说是继承的,所以叫复兴。并且又依靠他的愿力,在弥勒菩萨面前亲自听闻了弥勒五论、《瑜伽师地论》等这些论典,又撰著了《摄大乘论》《显扬圣教论》等。他又在龙树菩萨的基础之上,将唯识学派的经典和论典等这些大乘教法又一次带到人间发扬光大。无著菩萨也解释《般若经》,他也给龙树菩萨的《中论》作注疏,叫《顺中论》。我们很多说唯识与中观分庭抗礼、分河饮水,乃至矛盾冲突,这个是不对的,祖师之间并没有矛盾,菩萨之间并没有冲突。这一点我们需要明白。
因此,当时在世亲菩萨出世的时候,大乘的中观学说,也就是深见派的教法,无论经典、论典是广行于世的。以龙树菩萨、提婆菩萨、佛护菩萨、清辨菩萨、月称菩萨、寂天菩萨等中观这一系的菩萨,他们中观学说乃至深见派的经论和广论已经广兴于世。以他们的智慧和辩才摧伏了外道,摧伏了小乘不承认大乘,这个时候,将大乘佛法在广袤的南赡部洲印度大地上,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这是一个前背景。
在这个基础之上,一度受到内外因缘,整个佛法受到冲击,受到破坏,大乘佛法也衰败。在这个时候,继龙树菩萨之后,无著菩萨出世,在鸡足山中闭关十二年,修持慈尊弥勒菩萨,最终感得弥勒菩萨现身摄受。或者说弥勒菩萨每一天晚上降临到人间,在讲堂中为无著菩萨说法。还有一种说法,弥勒菩萨以神通摄持无著菩萨上升到兜率天,为他说法。这两种方式为无著菩萨说法,无著菩萨又是三地菩萨,获得法流等持三摩地陀罗尼的,所以就能够将所有的佛法受持并理解,并且通达密义,撰著殊胜的论典来阐述弘扬,就是《摄大乘论》《显扬圣教论》等等这些论典。将大乘佛法再一次地带到人间,将大乘佛法的火炬再一次地点燃,照亮世间,照破世间的愚痴黑暗,让大乘佛法再一次的复兴,让大乘教法再一次的崛起。
到世亲菩萨的时候,大乘佛法就已经是发扬光大了,因此世亲菩萨他晚年作完《唯识三十颂》,他的门人以及学大乘佛法的人是非常之多的,虽然他没有来得及作注疏,但是与他同时代的亲胜菩萨、火辨菩萨这两大论师给《唯识三十颂》造注疏。这两位菩萨是与世亲菩萨同时代的。
又过了一百来年,在佛灭度一千一百多年之后,其余的八位论师出世,再一次地给《唯识三十颂》造注疏,这就是《唯识三十颂》的十家注释。
我们这次主宗、主要按照《成唯识论》的观点,玄奘大师主宗护法菩萨兼采其余的九位论师共同形成的《成唯识论》,大家一定要记得。玄奘大师和窥基大师的恩德很大,不需要让我们去把十家论师的观点都来读诵、受持、学习,加上我们融通不了,取舍不了,辨别不了,甄别不了,玄奘大师为我们一次性地把该去的去掉了,该采纳的、取受的取受了,糅合、汇融成了一部殊胜完美的论典,就是《成唯识论》。所以《成唯识论》中有十大论师的智慧,有十大论师的观点。这些都是去伪存真、去除糟粕、留下精髓、精华的就是《成唯识论》。
十大论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位是德慧论师,他是安慧论师的亲教师、教授师。德慧论师他的事业超过于前代的佛门英杰,他的道德的光明能够映蔽当时的法门俊杰,他的美名流传在当时的印度的四方,他的所作的论典流传在五印度,他神圣的功德极为奇特。窥基大师说,因为他的功德、他的名声、他的事业、他的道行非常的高,不容易详细地在这里叙述,就简单地在这里概括来讲。他也是唯识十大论师之一,弘扬《唯识三十颂》的十大论师之一。
第二位论师是安慧论师。安慧论师在整个佛教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为佛法,特别为大乘佛法的弘扬做出巨大贡献的,也是继承和发扬无著菩萨、世亲菩萨的唯识学,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位菩萨。据记载,他前世是一只鸽子,世亲菩萨诵《般若经》大乘经典的时候,他在廊下听到了,以此功德他在转世的时候就非常的聪颖。由此可见,大乘经论“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通过安慧论师的传记,我们应当重视听闻、学习、读诵大乘经典。
安慧论师他作的一部殊胜论典就是《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刚才也介绍了它是糅合了《瑜伽师地论》以及《阿毗达磨经》中的一些法相名数,以蕴、界、处三科为宗,撰著了《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我们简称两种俱舍——小乘俱舍和大乘俱舍,它称之为大乘俱舍。当时世亲菩萨作了《俱舍论》和《俱舍论》的注释弘扬,后来正理师对《俱舍论》作破斥,而安慧论师出来,以他无碍辩才维护了《俱舍论》,守卫了《俱舍论》的法城,破斥了正理师。
安慧论师,他是与护法论师同一个时代出生的,应当是比护法菩萨稍微早一点。他是南印度境罗罗国人,对于因明是非常的通达。因明又叫做量学,用我们今天世间西方的学问叫逻辑学,三支比量极其通达。因明的作用就是破邪显正。大师善通因明,所以能够以因明的智慧,以因明的这种工具——量学、理学这种工具,来阐扬大乘佛法,树立大乘佛法,同时以因明摧破外道,摧破小乘对于大乘的妨难。安慧菩萨的智慧,他还能够精通内道所有的论典,他不仅弘扬大乘,他还弘扬小乘,对于大小乘的弘扬做出了殊胜的贡献。他的殊胜的功德是极为高深的,我们是难以思议的。
安慧论师也给《唯识三十颂》作了一个注疏。十大论师主要是给《唯识三十颂》作注疏的论师,不是说他们只懂《唯识三十颂》,他们学问非常高深、非常广的,只是对于弘扬《唯识三十颂》他们非常著名,简单来讲,在《唯识三十颂》这都是大的专家。
第三位是亲胜论师、亲胜菩萨。亲胜菩萨与世亲菩萨是同时代的人,世亲菩萨作完《唯识三十颂》的本颂之后就圆寂了,同时代的亲胜菩萨就先给《唯识三十颂》作了略释。他的注释虽然很略,但是作得很妙,因为完全理解了世亲菩萨的本意。之后的九位论师以及后人都是因为他的注释受到启发,再给《三十颂》作注释的。所以这一部注释对于《唯识三十颂》的弘扬、研究、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四位是欢喜论师、欢喜菩萨。欢喜菩萨是胜军居士论师所尊崇的一位大论师。为什么要提胜军呢?胜军论师,我们在玄奘大师的传记中,玄奘大师亲自依止他去学习,他虽然是个在家居士,但是他的学问、他的修行、他的智慧、他的辩才是极为卓越的,极为超胜的。玄奘大师以出家的身份,以当时那烂陀寺十德之一的身份去依止他,他的学问、修行可见一斑。胜军论师主要依止欢喜论师,继承和弘扬欢喜论师的观点。在《成唯识论》的后卷中就讲到了一种观点,叫做新熏种子的观点,这种观点其实就是欢喜论师的观点。这位论师造了《瑜伽师地论》的注释,他撰著的论典有很多。
第五位论师,叫做净月论师。净月论师与安慧论师是同时代的人,他造了《胜义七十释》以及《集论释》等这些论典。智者的三种事业就是讲、辩、著,能够讲的未必能够辩,能够辩的未必能够著,真正的按照这三个流程、三个过程、三个阶段去走的,才是真正的能够撰著论典的大论师,所以非常了不起。
第六位论师是火辨论师。他也是与世亲菩萨同时代的人。他尤为擅长的是文辞、声明学,文辞非常的优美,而且他非常娴熟于给经论作注疏。他的形象虽然是一个在家居士,但是他内在的功德却是真正的僧宝、圣僧。
第七位弘扬《唯识三十颂》的论师叫胜友论师,第八位是胜子论师,第九位是智月论师,这三位论师都是护法菩萨的门人。可见护法菩萨当时是影响非常大的。十大论师,他和他的弟子就占了四家。这三位论师或者解释《瑜伽师地论》,或者自己撰著论典,他们的道德和名声在印度传播得非常的远,他们所作的论典,无论是从词句上还是意义上都非常的深奥,他们的境界非常的高深,难以去描述,不可测量的一种境界。
最后一位。这个最后也不是,次第是没有固定的。最后就是我们《成唯识论》主宗的,也是在瑜伽学派中有非常大的影响、有非常重要地位的,就是护法菩萨。这并不是我们在说,其实我们看现在佛教学术界中,我们善于学习、善于研究的话,无论是现代的一些研究梵文的,护法菩萨的名字也是随处可见的,现在研究藏语系佛教的,在藏语系的佛教中,护法菩萨也是美名远播的,汉语系的佛教中不用说的。
护法论师、护法菩萨,护法菩萨说明他是大乘人,是发了菩提心的,修菩萨行的。说论师,就是他善于作论,善于破邪显正来树立佛教的观点,摧破外道的观点,叫做论师。
论师是南印度境达罗毗荼国人,是达罗毗荼国建至城中帝王之子。他是王子,王子出家。在要给他娶妻的时候,他厌离世俗,逃出去出家。他的学问,就像我们要凿泉水的时候,一下凿通了,泉眼通到大海了,泉永流无尽。他的智慧,对于经论的理解,就像太阳一般光明遍照的,无所不了的。对于佛教内部来讲,他不仅精通大乘,他还能精通小乘。叫对内教穷于大小,对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穷源竟底,彻底地精通了。他的名声和他的观点传遍于真俗两域、真俗两境,不仅他在佛教内部有影响,他在当时社会,印度有古文化的,在世间的领域,包括在外道中,他的名声都是远扬、远播的。
曾经,外道徒,外道的这些有声望的、有影响的大论师和小乘论师,他们聚在一块,或者他们分别都有这样的一种评价,说大乘佛教有护法菩萨这样的人,这就像日月丽天一样的,像太阳升在空中一样,像月亮升在空中一样的,叫日月丽天,光明皎洁,光辉灿烂的,光芒万丈。又像浩渺无垠的大海一样的,无边无际。这就是在赞叹护法菩萨的功德和智慧。大家评价说,从世亲菩萨之后的整个大乘佛教中的第一人,给予这么高的一种赞美。
他制作的这些论典驳斥外道、驳斥小乘、驳斥邪宗,在他的传记中有详细的记载。
可惜众生的福报不够,众生的业障太重,大师在三十二岁就圆寂在了大菩提寺。这个大菩提寺,应当就是指金刚座的大菩提寺。三十二岁,他的事业就圆满了,收的徒众、作的论典、破斥摧毁的邪宗、树立的正教这些事业。在他临终之日,天乐盈空来迎接他。当时四众弟子得知大师圆寂的消息之后,满城中的人都是一片悲声、一片悲痛,悲痛之声。空中有声音告诉婆罗门说,护法菩萨、护法论师是贤劫千佛之一。
大家天天说结缘,结缘。我们学习这些经论,你看学习玄奘大师的传记,我们就跟玄奘大师,你看学的时候,大家生起信心了吧?生起景仰了吧?生起爱慕了吧?这就是跟大师结缘了呀。而且大师已经成了圣人了。我们在普贤十大愿王中常随佛学,随喜功德,就要随喜。我们很多人随喜的时候“随喜,随喜”,你都不知道人家有什么功德,你怎么能随他而喜呢?我们在拜读这些祖师传记的时候,首先一定能发起随喜,第二能够发起皈依,这是我们皈依的对象,第三,我们会有“常随佛学”这一愿,在学习佛菩萨和高僧传中又可以践行的。什么叫做常随佛学?就以这些佛菩萨的因地的发心和修行以及果地的事业,作为我们学习的对境,发心去向往、追求,希求之心,并且付诸于行动,这就叫做常随佛学。
所以,听经闻法的功德是非常大的。随喜功德在这其中,常随佛学在这其中,皈依在其中。能够跟玄奘大师这样的大师结上缘,他现在已经成圣果,而且当来弥勒菩萨下生的时候,他会随着来的,我们在哪个地方,因为跟他有缘的缘故,必定会值遇,必定会得到他的摄受和度化的。同样,这些诸大菩萨也是这样,护法菩萨也是这样的,贤劫千佛之一呢!
我们的前代的高僧大德发愿,引导我们发愿说,“未来导师九百九十六,于此刹中示现成佛时,恒时随行愿成胜弟子,愿获广弘事业威猛力”,我们就在发这样的愿哪。贤劫千佛我们不了解,护法菩萨一了解,哦,贤劫千佛在这个世间已经示现了,结缘了。这就是闻思的殊胜性。
这十大论师对于《唯识三十颂》作了注疏。在十大论师之中,护法菩萨的名声和道德是最为突出的,最为显要的,所以玄奘大师在《唯识三十颂》前面加上了“护法等菩萨约《唯识三十颂》造论”,因此标在。我在讲这一句。
你们要清楚,我给你们问个问题,为什么我在讲这一段呢?现在我们因为电脑、网络,你们年轻的这些学人学习、查阅资料很方便,但是在这么多的资料中,有些将一些课大量的搜集在一块,你得能够归类的归类、归纳的归纳、总结的总结。你怎么来归纳呢?你得有思路来串,你得有中心来摄。造论也好,讲法也好,能略不能广是一种缺陷,能广不能略也是一种缺陷,能中不能广略也是一种缺陷。针对上、中、下三等根机,广的时候要广,中的时候要中,略的时候要略,这一点需要明白。
我们在这里讲,其实就是讲这一句“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这句话标在三十颂题目之前。
在十大论师中,为什么要标明护法菩萨呢?因为护法论师所说的或者他所撰著的《唯识三十颂》的注疏,他的研究最为深刻、最为透彻。在诸多的对于《三十颂》的义理中,在理解的时候、解读的时候,可以说是《唯识三十颂》的指南、指南针。你依照护法菩萨对《三十颂》的注释,你就不会迷失方向,你就能够正确地找到方向,正确无误地理解世亲菩萨的真实的意趣、真实的观点。依靠护法菩萨的注疏,就让持邪见的人,其实就是摧毁、破斥持邪见的,对于唯识错解的世间人、外道还有小乘。依靠护法菩萨的注释,正理就得到了方向。什么正理呢?就是唯识之理——心外无法、心外无境、万法唯心的观点,以及二谛融通,名言谛以唯识摄尽一切的有为法、一切的染净法,以胜义谛中二我空、二取空、圆成实性归摄一切的真如法性。叫正理得方。
他的理解在十大论师之中高超于其他九大论师,他的智慧超胜于其余的圣者。在弘扬《唯识三十颂》中,他可以说是独步古今,是第一人。因此玄奘大师在《唯识三十颂》前面……
本来我这次想直接讲《唯识三十颂》,但是道友们说在藏经中《三十颂》前面加了这些,所以我就想玄奘大师抉择的、楷定的,我们就遵守。
好,接下来玄奘大师还标明了一些,说:“今略标所以。”说在这里,首先简略地标出其原因、其理由。“谓此三十颂中,初二十四行颂明唯识相;次一行颂明唯识性;后五行颂明唯识行位。”
这是对于《唯识三十颂》立科。我们这一次的科判也完全是按照玄奘大师的指示,玄奘大师的这种分立科判的观点,其实是护法菩萨的观点,也是《成唯识论》中可以找得出来的观点。现在我们学习一定要严谨,你的这种观点有没有出处,有没有教证和理证的依据,要标明出来。
说此《唯识三十论颂》中,最初的前面的二十四行颂阐明的是唯识相。唯识相其实就是依他起的本性。第二十五颂叫做次一行颂,阐明的是唯识性,就是圆成实性。已经二十五颂了,剩下五颂了,叫做后五行颂,阐明的是唯识行位。唯识相也好,唯识性也好,归纳就是二谛,所有的佛法都可以归纳二谛,有些人认为只有中观般若才讲二谛,其实唯识也讲二谛。二谛不包含的法,一个法都没有,佛法就是精通二谛、修习二谛、证得二谛。
《唯识三十颂》前面两科,唯识相其实讲的是世俗谛依他起性。唯识性讲到的是胜义谛的圆成实性。这样性相是不分离的,世俗和胜义是不分离的,依他起和圆成实是不分离的,这都叫唯识。一个是唯识相,一个是唯识性。它也是我们所谓的境、行、果中的境,或者所知中的所知。当你如实的了知了所知,了知了基,了知了境,它又叫做理。你如实的对于境、基、所知了知了,这就是树立见解。然后依见或者依解起行,因此第三科就讲到了唯识的行位。你修行,行就是修行,修持唯识。
《唯识三十颂》属于大乘佛法,它必须要前提发菩提心,它的见解就是唯识的,刚才讲到唯识相和唯识性,二谛的见解,然后修持唯识观法。修持唯识观法一定是福德和智慧具足的,所以它的修行就是六波罗蜜多,但是是以唯识的见解摄持修持六波罗蜜多。在修行的时候属于因,修行的时候,从入道之初,就像进入大海一样的由浅入深,你的修行就会出现了不同的阶位,就有资粮道,就有加行道,就有见道,就有修道,还有无学道。唯识行位中就包含了因地和果地,因地——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果就是无学道,它包含了因和果。《唯识颂》,仅仅从这个科判就知道三十颂涵盖了一切的大乘佛法,境行果、教理行果、基道果这些完全包含无遗。
好,接下来玄奘大师又说:“就二十四行颂中,初一行半略辩唯识相;次二十二行半广辩唯识相。”
在第一科中的二十四行颂中,它又分为两部分、两科。第一行半是简略地来辩别唯识相。这就是弥勒菩萨瑜伽行派的这些论师们造论的一个特色,都是先总标观点,再依靠总标的来逐一展开进行广述,广述之后再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他讲论的、造论的一个特殊方法。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呢?
有些人开头就是讲讲讲,都不知道自己讲的主题。你今天首先上来,瑜伽行派的这些论师,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有几块内容,一、二、三,先给大家作一个简洁的概括性的,让大家心里做到有数,哦,他今天讲的主题是什么,主要内容都有哪些?然后就开始,我现在讲第一条,第一条又分为几条,讲完之后讲第二条,第二条讲完讲第三条,第三条讲完讲第四条,这样有条不紊,井井有条。最后都讲完之后,因为广说之后有些人就会又忘记了,在最后给大家作个归纳总结。这叫略辩唯识相。
初一行半是略辩唯识相。什么叫略辩唯识相呢?心外无境。“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这是遮破心外的境,心外的人法二我,然后建立唯识。“彼依识所变”等等这些内容,又讲了三能变。一行半,就是一颂半。
之后二十二行半颂,对于上面的总标略说展开了广泛的阐述和深入的辨析,辨析的还是心外无境、万法唯心的观点,叫广辩唯识相。
窥基大师的《成唯识论述记》中讲到关于《唯识三十颂》的科判有三种三科。也就是有三种立科,每一科都分为三大科。就整个《成唯识论》都分三科,有三家观点,第一种观点的三科,第二种观点的三科,第三种观点的三科。科判其实就是思路,就是脉络,也是理由。你为什么要给人这样呢?其实立科就是给文章划分段落。段落你划分得不同,说明了你对文章内在的脉络、线索和构架的一种认识。有三种立科方法,每一科都是分为三部分。
这个还是要懂,要不然的话,一个是古文你看不懂,第二个意思你不理解。《述记》中说“科此本教有三种三”,那你就不知道说什么了。对于这《唯识三十颂》立科,《唯识三十颂》有三种立科,每一科都是分三大科。
首先,我们看第一种三科的分立方法。前二十四颂的核心宗旨是阐明唯识相,也就是依他起性。第二十五颂阐明的是唯识性,也就是圆成实性。后面的五颂阐明的是唯识位,唯识的位包含在十三住中。十三住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种性住;第二类是解行住;第三类应当是十地住,十地分为十住,一地是一住;第四类,就是最后一种,佛地住。这样合起来,道前两住、道后一住、道上十住,合起来十三住。你看这些立科非常的重要。
接下来再作一个解释。凡夫异生从无始生死以来,由于无明愚痴,不能够了知心的虚妄性。我们八识心王还有五十一个心所等,它是虚妄性。这就是在《辨中边论》中说“虚妄分别有”,以及《辨法法性论》中也是讲到具有能取、所取,能诠、所诠的有法虚妄分别心,它是“无而现故乱”。凡夫众生不知道心的虚妄性。这也是我们《楞严经》《圆觉经》《大乘起信论》中所说的妄心,它是虚妄性。
由于不知道心的虚妄性,就执著离心之外别有实有的境,在心之外有独立的实有境。心境对立,主观和客观是对立的,主观不是客观,客观不是主观,这叫做执著离心识之外单独有实有的境,执著离开心外的境有单独的实有的心,错误地执著能取、所取是真的,是实的,这就是落在二取分别中。
你看,《辨中边论》中说“虚妄分别有”,这说明有依他起心识。“于此二都无”是什么呢?没有心外的所取境,也没有境外的能取心,这叫做“于此二都无”。但是我们凡夫就执著心外有境,境外有心,形成一对的二取,这就是错误的执著。
所以唯识的教典有这样的颂词说:“唯识无境界,以无尘妄见,如人目有翳,见毛月等事。”其实我们见闻觉知的这些一切一切轮回和涅槃所摄的法,只有心识——只有依他起的心识,是没有心外独立的境,叫做唯识无境界。这里的境界是什么呢?心外的实有的境,叫做境界。它其实没有心外的色、声、香、味、触等这些境,但是我们愚痴的凡夫妄见心外有境,落在二取中。
这就好比一个人生病了,眼睛有病了之后,眼前本来没有眼翳,没有毛发,没有空花等,但是在他的病眼面前就见到了空中有毛发,空的这些器皿中,碗中、盆中就有一些毛发丝。见到这里的毛是什么呢?就是眼睛有毛病面前的毛,不是说真的这个世界上没毛,看到别人的头发、动物的毛、羽毛、兽毛这些都认为是眼睛有毛病才能见到毛,眼睛没毛病的见到人都是秃的,身上一根毛也没有的,动物也没有羽毛,野兽也没有毛的,不是这样的,不理解法义的。就是眼睛有毛病,生病之后,在什么都没有的空中能够见到毛发、垂发、发丝。有些人,特别一些老年人,他经常会拨一些,就是眼前有毛发。
还见到二月。这里的月是二月,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重影,看月亮是两个月亮,看任何事物都是,看到什么东西就看到有重影,看到两个东西,这眼睛有毛病了。还有其余的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客观世界中原本不存在的,他见到了,都是这种现象。
通过这个比喻,毛发也好,二月也好,空花也好,等这些是原本在世俗谛中,不用说胜义谛,在世俗谛中都不存在的,我们又见到了,以此比喻二取是在二谛中都不存在的,这在唯识学中叫做遍计所执性。遍计所执的这些法,具体按唯识宗的讲法就是能取和所取,对立的、独立的能取所取,二谛中都不存在的,这是唯识的观点。以及换另外一个说法,就是人我和法我是不存在的,人我和法我二谛中都不存在的,这也是唯识的观点。学中观的有没有能达到这个境界?
这就是破掉了心外的我法。因此为什么说“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这三句话就确立了破掉心外的种种的我和种种的法,然后建立一切一切都是唯识、唯心的观点。
执著我和执著法,生起了烦恼障和所知障。希望智者佛陀、智者菩萨,能够授与妙法的妙药,让我们障碍断除。
小乘的圣者和外道的邪师的智慧尚很微劣,尚很缺乏,会对于唯识二取空和二我空或者“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观点产生迷惑,和产生错误的谬解。
菩萨以大悲为了消除众生的我法二种执著的缘故,为了显示离开妄心无别二取,离开了虚妄分别心的依他起心识之外,再没有单独的所取与能取,所以给我们宣说唯有识,“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所以在最初以种种方便广泛的分别辨析说唯识的法相,让我们这些众生了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样就让我们对于二我和二取产生厌离,发起断除。在见解上我们知道二我空和二取空,你知道了,这叫做理所破,在道理上你破掉了心外有境、境外有心的这样二取的观点,以及有人我和法我的观点,在理上破了,我们就知道,凡是你有二取、二我的这种思维、这种见解的、这种思维模式的,这都是错误的。对此错误的观点、错误的思想,我们心生厌离,依靠唯识的正见来遣除,之后去修行,这就是依他起。当我们了知依他起,就能断除二取,就能遣除二我。这是第一科所讲到的内容。
第二科,第二个部分对应第二科,就是第二十五颂,阐明唯识性、圆成实性。虽然知道我们的依他起的心识是虚妄的显现,但是如果不了达真实性或者真实相,就不可能了知虚妄分别心,就不可能了知依他起是虚妄的。如果不知道胜义谛的真实本性,你是不可能知道世俗谛是空的,是虚妄的。这个不仅仅学中观是这样,学唯识也是这样的。
这个观点如何证明呢?在《厚严经》中,《厚严经》虽然没有完全翻译,但是在《成唯识论》等中有引用过。这个教证特别好,以前我也多次在讲法的时候引用过。《厚严经》中说:“非不见真如,而能了诸行,皆如幻事等,虽有而非真。”如果你不是真正见到了真如本性或者圆成实性,你就不可能了知诸行是如幻的。诸行指什么呢?就是一切有为法,在名言中有自相的这些依他起的世俗谛的法。
这个教证说明了什么呢?如果你不证悟圆成实性或者胜义二取空、二我空的本性、真空法性,你就不可能真正地了知依他起是如幻的。“诸行如幻”就是依他起。有些学中观的看一看。依他起如幻,就是如梦、如幻、如光影等这些,它是幻事,它虽然有是有,虽有而非真。它是在什么有呢?它在俗谛中有。有,它是幻有,它是虚妄的有,它不是真实的有,不是堪能的有。
这个意思是从反面来讲的、遮诠来讲的。从正面来讲,只有你证得真如法性,二我空、二取空的圆成真如法性,你自然而然就能了知一切的依他起所显现的生灭有为法是如梦如幻的,有而非真,显现不真实,显现是虚妄的,这和《金刚经》中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样的。好好学。
正因为如此,为了真实了知依他起的本性,我们必须要学习圆成实的本性,你不知道胜义的空性,你没办法解释《金刚经》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我们很多师父、很多法师引导弟子,弟子容易做梦或者容易修行,禅修的时候见到各种各样的境界,或者有的时候修行出现幻觉、幻相,我们经常引用的,“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不要著相,你不要分别,你不要执著”。你如果不给他讲胜义中是二取空的、二我空的,你不给他讲真如法性,他是没办法知道这些是虚妄的,是不实的。《金刚经》不是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他观不了的。你给他说让他不著相,那就跟一个人在被火烧的时候,你说“不疼不疼,你不要在乎”。你就反过来说,供养给师父,看师父著相不著相。
首先阐明了唯识相之后,最初先阐明唯识相是世俗谛的依他起的本性,是虚妄分别有,它上面仅仅是没有二取,其实它是如梦如幻的。你看,叫做什么?皆如幻事等,虽有而非真,这是依他起本性。有些学唯识的,把依他起性当成金刚一般的,实实在在的,实有的、堪能的,这是根本没有理解唯识的,就以为“唯识是有,依他起是有”。它是如幻有,它是假有,它是虚妄的有,它仅仅在俗谛中有。这一点必须要了解。
讲完了世俗谛的依他起、如幻的依他起、虚妄的依他起之后,对唯识学的有些人,你一说“依他起如幻,依他起如梦,依他起是虚妄的、是不实的”,他就开始急眼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都是实有的”等等这些,说明根本不懂唯识。这不是我们在讲,这是《成唯识论》里面引用的唯识的根本经典《厚严经》在讲。
因此讲完唯识相,为了更好地了知唯识相的本性,讲唯识性,就是圆成实性。这显示一切的依他起性,从眼识的相见二分,乃至耳识、鼻识到阿赖耶识,这一切八识和八识的这些境界,它都是一味的真如,都是二取空,都是二我空。这一颂明白了后,再来对照前面的依他起性,我们就知道依他起属于世俗谛,圆成实性属于胜义谛。
为了遣除二取,广说世俗谛和胜义谛。
目的是让众生断妄成佛。断掉虚妄的法,究竟证得圆成——圆满成就真实的本性,断妄成佛。所以,唯识和中观在真正修行的时候,一定都修空性的,一定都修圆成实性的,否则的话没办法断妄。
第三科的内容是如来功德极为殊胜、极为微妙、极为广大、极为无边的,是无量无边的,不是你做一点点少许的修行就可以圆满证得的。所以之后第三科阐明唯识位、唯识行位。
这样的修行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经历了十三住。十三住,概略来讲就是五个阶位,就是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和无学道。需要无边的道因的修行,才能够证得无边的佛果,时间要经过长远的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断除二障,才能证得菩提涅槃。在《唯识三十颂》中,第三个部分讲行位的目的,就是在告诉我们要想证得圆满的佛果,你需要历经十三住,或者要走过五位,你才能够证得。
这第三科,也是劝勉智者应当精勤修行。
所以《唯识三十颂》安立分为三科。
这种安立的方法也是有出处的。在《成唯识论》第九卷,讲五位的时候就讲,说“如是所成唯识相性,谁于几位如何悟入”,这段文就讲到,说上面所讲到的唯识相和唯识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是什么样的人经历了哪些位次才能够真正地悟入呢?就是针对这三科,你看,唯识相是第一科讲的,唯识性是第二科讲的,“谁于几位如何悟入”是第三科讲的。
好,接下来我们看第二种三大科的安立方法。《唯识三十颂》分为初、中、后。
最初的一颂半,略标离心无别我法。简略的标明离开心识之外没有单独的人我和法我,以此彰显本论的宗旨,辨明唯识相。这是第一科的内容。
次后有二十三颂半广泛的阐明唯识,无论是唯识相也好,唯识性也好,都是在这一科中广泛的阐述,包含了唯识相和唯识性。他就把刚才上一种分科的第一科和第二科合在一块了,这种立科它是先来略标、略说,中间是广说。在说唯识相和唯识性的时候,它针对外人或者叫做他宗,就是外道还有凡夫,还有小乘的观点,对于唯识的种种问难、种种妨难,作了解释或者破斥。
第三个部分,最后的五颂阐明唯识行位。这一点跟前面立科方式大意是相同的。
这种立科的方法有没有出处,有没有依据呢?在《成唯识论》第十卷的末尾这样说,“如是三分成立唯识”,就是分为初分、中分,还有后分,先总标略说,再广泛阐述,最后来讲修行证果。
接下来看第三种三科的安立方法。窥基大师说,虽然《成唯识论》中的论文没有明确的说明,但是以唯识的诸大经论作为标准,我们可以来判三十颂分为三科。
其中最初的二十五颂是阐明唯识的境。这就是叫境、行、果,所有的教法可以分为境,所观之境就是唯识,也叫做理,境是从所知的角度,理是境的真实性、境的理,这个角度来讲的。这是树立见解。前面的二十五颂就是唯识境。这二十五颂刚前面讲到了,境是什么呢?就是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或者还包含了遍计所执自性。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而遍计所执二谛中都不存在,所以真正存在的就是俗谛的依他起性和真谛的圆成实性,这都是唯识境。这是前二十五颂立为一科,立科的标准因为共同讲的都是唯识的境。
之后有四颂,阐明的是唯识行。说行的话其实就是因或者道。唯识的境,你观了,你就知道理,明了理就是有了见解了。有见解,开始就要以见解摄持来修行,见解指导来修持。修持的其实都是六度,但是有了见解去修六度,才叫布施,才叫持戒,才叫忍辱,才叫精进,就是有了唯识的行,叫唯识行。行又属于道,又属于因,“修因证果,修行得果”,就是讲这个。阐明了唯识的行。
最后一颂,阐明了唯识的果。唯识的果就是佛果。
先观所知境,才能发起殊胜的菩萨行,菩萨的殊胜行完备了、圆满了,果地的功德才能够圆满证得。所以将《唯识三十颂》从境、行、果分为三科,这也是非常有道理。这种安立的方法是从意义上依据《瑜伽师地论》,还有《摄大乘论》来这样分立科判的。
最初的境中,有世俗谛的境和胜义谛的境。世俗谛的境,就是依他起性,就是第一种分立方法的广辩唯识相。胜义谛,就是广辩唯识性这一科。世俗谛和胜义谛就包含了一切所知,仅仅是依他起性的世俗谛和圆成实性的胜义谛,完全包含无余。
龙树菩萨在《中论》中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者世俗谛,二者胜义谛。不知世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就是这个。在《父子合会经》中也说,佛陀证悟的就是二谛,除了二谛之外再没有。《入中论》中说,“由名言谛为方便,胜义谛是方便生,由不了知此二谛,由邪分别入歧途”,也就是这个意思。
以上讲完了这三种科判,这三种科判都是可以的。我们这次以第一种科判作为立科来讲,第一种科判你讲明白了,对应第二种、第三种科判,就可以把它包含在其中。
好,今天讲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回向善根。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做了几十年的项目 我总结了最好的一个盘(纯干货)coinsrore.com
新盘新项目,不再等待,现在就是最佳上车机会!
做了几十年的项目 我总结了最好的一个盘(纯干货)coinsrore.com
2025年10月新盘 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coinsrore.com
新车新盘 嘎嘎稳 嘎嘎靠谱coinsrore.com
新车首发,新的一年,只带想赚米的人coinsrore.com
新盘 上车集合 留下 我要发发 立马进裙coinsrore.com
做了几十年的项目 我总结了最好的一个盘(纯干货)coinsrore.com
新车上路,只带前10个人coinsrore.com
新盘首开 新盘首开 征召客户!!!coinsrore.com
新项目准备上线,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coinsrore.com
新车即将上线 真正的项目,期待你的参与coinsrore.com
新盘新项目,不再等待,现在就是最佳上车机会!coinsrore.com
新盘新盘 这个月刚上新盘 新车第一个吃螃蟹!coinsrore.com
2025年10月新盘 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coinsrore.com
新车新盘 嘎嘎稳 嘎嘎靠谱coinsrore.com
新车首发,新的一年,只带想赚米的人coinsrore.com
新盘 上车集合 留下 我要发发 立马进裙coinsrore.com
做了几十年的项目 我总结了最好的一个盘(纯干货)coinsrore.com
新车上路,只带前10个人coinsrore.com
新盘首开 新盘首开 征召客户!!!coinsrore.com
新项目准备上线,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coinsrore.com
新车即将上线 真正的项目,期待你的参与coinsrore.com
新盘新项目,不再等待,现在就是最佳上车机会!coinsrore.com
新盘新盘 这个月刚上新盘 新车第一个吃螃蟹!coinsrore.com
2025年10月新盘 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coinsrore.com
新车新盘 嘎嘎稳 嘎嘎靠谱coinsrore.com
新车首发,新的一年,只带想赚米的人coinsrore.com
新盘 上车集合 留下 我要发发 立马进裙coinsrore.com
做了几十年的项目 我总结了最好的一个盘(纯干货)coinsrore.com
新车上路,只带前10个人coinsrore.com
新盘首开 新盘首开 征召客户!!!coinsrore.com
新项目准备上线,寻找志同道合 的合作伙伴coinsrore.com
新车即将上线 真正的项目,期待你的参与coinsrore.com
新盘新项目,不再等待,现在就是最佳上车机会!coinsrore.com
新盘新盘 这个月刚上新盘 新车第一个吃螃蟹!coinsrore.com
2025年10月新盘 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coinsrore.com
新车新盘 嘎嘎稳 嘎嘎靠谱coinsrore.com
新车首发,新的一年,只带想赚米的人coinsrore.com
新盘 上车集合 留下 我要发发 立马进裙coinsrore.com
做了几十年的项目 我总结了最好的一个盘(纯干货)coinsrore.com
新车上路,只带前10个人coinsrore.com
新盘首开 新盘首开 征召客户!!!coinsrore.com
新项目准备上线,寻找志同道合 的合作伙伴coinsrore.com
新车即将上线 真正的项目,期待你的参与coinsrore.com
新盘新项目,不再等待,现在就是最佳上车机会!coinsrore.com
新盘新盘 这个月刚上新盘 新车第一个吃螃蟹!coinsrore.com